

此书是对德国音乐理论家、分析家、批评家、音乐表演艺术家、法学博士——海因里希·申克(Heinrich Schenker, 1868-1935)的音乐分析方法和原则的系统性引介。申克分析法是当前音乐分析界最成体系且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分析方法之一,而本书作为英美高校使用最广泛、赢得好评最多的申克教材,则是众多申克研究著作中最成体系、最有影响力的一部。此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基本原则”介绍了申克分析理论中诸多重要概念的意义和体现,其核心内容是“基本线条”“基本结构”及其装饰运用,共分七章。第一章“导言”,论说了申克对于“动机”概念的重要拓展;第二章“旋律与对位”,考察了旋律、对位、和声在调性音乐结构中的相互关系;第三章“低音线条与和声结构”,阐释了低声部的特性及其与和声结构的关系;第四章“线性技术”,探讨了旋律与和声在彼此关联中构成的线性进行;第五章“调性结构”,论述了上述各维度如何相互作用以形成调性基本结构(包括基本线条和分解低音);第六章“旋律延长技术”,剖析了调性结构的布局方式(如扩展、变化、转换等);第七章例举了“基本结构的一些基础性装饰手法”,涉及调性进程中使用的填充、修饰、替换、移植、掩蔽、阻碍等技巧。
下编“分析应用”,论证了上述所有原则、方法和技巧在涉及多种曲式的音乐实例中的运用情况。所涉曲式有一部曲式(第八章)、二部曲式(第九章)、三部曲式和回旋曲式(第十章)、奏鸣原则(第十一章)。另有一章篇幅论述了一些常见的音调模式手法(第十二章)。申克音乐分析的重要辅助工具是“申克分析图谱”,这是一套以连线、联结线、横线和符头等常用符号来标示特定关系与作曲技巧的符号系统。本书附有对申克分析图谱的使用说明,它不仅是理解申克分析方法的重要工具,也是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的操练指南。
本书自1998年首版以来广受赞誉和推崇,并先后经历了两次(2007、2011)修订。此中译本据2011年第三版(最新版)译出,在个别地方交代了最新版与先前版本的差异。循序渐进的章目次第、条分缕析的概念释义、丰富多彩的实例举证,体现了本书作为实用教程的宝贵价值,它是作者长年的分析、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结晶。无怪乎印第安纳大学音乐理论系的弗兰克·萨马洛托教授评价其“提供了对申克理论传统的真正理解,其他同类教材难以望其项背。这是我唯一推荐的申克教材。”这也使得本书适合作为申克分析法的自学教程。
作为一部引介申克分析法的教材,此书也很好地体现了“旁观者清”的立场优势,一方面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化解了申克著作中的晦奥表达,另一方面还对申克的部分理论内容做了拓展,并在行文中对其优劣之处做出了点评。深入研读此书,有助于澄清国内学界对于申克理论的片面认知,例如说申克分析法注重揭示作品结构中的“共性原则”(意即背景层次上I-V-I这一功能进行的普遍主导性)却无视作品之间的“个体差异”,或者说它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等。实际情况刚好相反——申克分析法的旨趣恰在于揭示“基本结构”在不同作品中的个性化实现方式,意即它如何被转化、调适和修饰。申克本人的经典概括是:“目标总是一样,唯路径不同”(“同归”却又“殊途”)。申克分析法因而是一种特别注重“个性差异”和“运思过程”并以此作为特色的分析方法,值得每一位音乐学者用心钻研。

▓ 艾伦•卡德瓦拉德(Allen Cadwallader):美国音乐理论家,申克理论的权威学者。先后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和欧柏林音乐学院。在调性音乐分析领域卓有建树,曾编订出版论文集《申克研究动向》(Trends in Schenkerian Research)和《第四届国际申克论坛纪要》(首卷)(Essays from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chenker Symposium, Vol. 1)。诸多论文发表于《音乐分析》(Music Analysis)、《音乐理论谱系》(Music Theory Spectrum)、《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音乐理论杂志》(Journal of Music Theory)等刊物。现为欧柏林音乐学院音乐理论荣休教授。
▓ 大卫•加涅(David Gagné):美国音乐理论家,著名的申克学者。早年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曼尼斯音乐学院、纽约市立大学、 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曾任纽约州音乐理论学会主席,现为阿伦•科普兰音乐学院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调性音乐分析,曾参与编订《调性音乐中的结构与意义:卡尔•萨赫特致敬文集》(Structure and Meaning in Tonal Music: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Carl Schachter)。论文广见于《音乐论坛》(The Music Forum)、《音乐理论谱系》(Music Theory Spectrum)、《申克研究动向》(Theory and Practice)、《印第安纳理论评述》(Indiana Theory Review)等刊物。

杨和平(1971-):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分析方向),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科研处处长、中国音乐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曲式理论、申克理论、后调性音乐理论、歌剧与协奏曲、中国当代音乐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出版专著《谭盾歌剧研究》,先后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黄钟》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武汉音乐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音乐学院“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

▓ 这本教材具有坚实的写作基础和权威的资料来源,第三版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炼。……它提供了对申克理论传统的真正理解,其他同类教材无可望其项背。这是我唯一推荐的申克教材。
——弗兰克•萨马洛托(Frank Samarotto)
(音乐理论家,纽约市立大学哲学博士,印第安纳大学音乐理论副教授)

——迈克尔•贝克(Michael Baker)
(音乐理论家,印第安纳大学哲学博士,肯塔基大学音乐理论副教授)

——贾达群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