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以希腊神话中的传奇音乐家俄耳甫斯的名字命名,意在彰显音乐在古老信仰中被赋予的“协调万物”的神奇能量,并重申音乐之于人类文明的崇高意义。它由经典之谜、骄子之魂、原理之思、教化之脉、微茫之辨、启未之弦、万方之灵七个子卷,以及音乐专题史、音乐表演学、名家讲坛、原始资料、国乐西说、行外论乐、乐迷书签七个读本系列构成,形成纵横交错的开放性框架体系;坚守“四重兼顾”的辩证立场:兼顾引入新知与开启迪新思,兼顾音乐焦点与文化辐射,兼顾西方学术与中国问题,兼顾公众关怀与内行水准;以具有硕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背景的中青年学子为主力,以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学者为智囊,是观察西方音乐学术传统与学术动态的标志性窗口。

编译团队

总策划 / 李远毅

执行策划 / 周松

荣誉主编 / 杨燕迪

学术指导 / 孙国忠

主编 / 孙红杰

副主编 / 刘丹霓

统筹协调 / 陈学元

校译委员:杨燕迪,孙国忠,施忠,陈鸿铎,伍维曦,孙红杰,刘丹霓

译者团队(以加入时间为序):钱丽娟,冯欣欣,张毅,马艳艳,周强,韩应潮,王崇刚,詹湛,聂蓬,杨和平,朱明月,殷石,杨丹赫,侯珅,边天,邓欢欢,袁野,万婷,刘晓凡,胡子岑,段召旭,桑梓

荣誉主编 / 杨燕迪

音乐学家、音乐批评家、音乐翻译家。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音乐》主编,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馆长,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发表著译350万字,内容涉及音乐学方法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歌剧研究、音乐批评与分析、音乐学术翻译、中国现当代音乐评论、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等多个专门领域。获得“国家哲社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上海领军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并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和二等奖,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等多种学术成果奖。

学术指导 / 孙国忠

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美国加州大学(UCLA)音乐学博士(Ph. D in Musicology),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西方音乐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音乐史、音乐学理论、音乐批评和音乐文献翻译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述:英文专著Zhu Jian-er’s Symphonies: Context, Style, Significance (Ph. D. dis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7);译著《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合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乐评与音乐随笔集《向交响乐传统致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主编《交响音乐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主要学术论文:《当代西方音乐学的学术走向》《西方音乐史学:观念与实践》《音乐文献导论》《古典音乐:时代˙风格˙经典》《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问题》《十九世纪音乐:古典传统与浪漫主义》《罗勒:第二实践的先驱》《<戈德堡变奏曲>:巴赫的晚期风格及其研究》《马勒交响曲的哲理内涵》《马勒百年祭》《西方音乐史研究: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尊重学术传统 再思研究路径》《音乐学研究与学术规范》《从UCLA看西方的历史音乐学学术训练》《关于西方音乐史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

主编 / 孙红杰

籍贯中原,现居上海。历史音乐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6),上海市“浦江学者”(2018),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高峰学科团队”柔性引进专家(2017-), 上海音乐学院 国家双一流高校及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音乐学理论研究创新团队”柔性引进专家(2018-),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理事,“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主编。

先后就读于南阳师范学院(2000-2002专科)、河南师范大学(2002-2004本科)和上海音乐学院(2004-2009研究生硕博连读)。2009年起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晋升副教授,2018年晋升教授。2015-2016年赴英国访学,先后成为牛津大学东方学系高级研究学者、沃夫森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数字人文项目联合研究员。曾应邀在牛津大学沃夫森学院、三一学院、中国中心、传记研究中心、电子研究中心做英文专题学术报告。

研究领域为西方音乐史、音乐批评、音乐文献编译、音乐诗学。出版物包括独著《音乐中的文化泛音:孙红杰音乐文集》、个人诗集《览趣集:乐颐斋诗选》、译著《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及后现代状况》《协奏曲谈话:经典中蕴藏的原则、趣味和思想》、合作译著《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反思音乐与音乐史:特莱特勒学术论文选》等,主编/审校译著《音乐中的伟大性》《音乐中的思想》《艺术、知觉与现实》《戏剧情境:如何身临其境地表演与歌唱》《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保罗·亨利·朗文集》《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勋伯格对位法:对位艺术的探秘之钥》《人声之问:瓦格纳引发的音乐文化思想论辩》《调性音乐分析:申克方法》《指挥家瓦尔特自传:马勒时代的德奥音乐圈》等。

曾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2014)、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2019)、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2010)、首届徐小平基金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2009)、“人音社杯”音乐书评征文比赛三次一等奖(2008、2015)。

副主编 / 刘丹霓

音乐学博士,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在上海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出版译著多部,如《西方音乐史十讲》《音乐、艺术与观念》《浪漫音乐:十九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绝对音乐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