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 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随杨燕迪教授攻读西方音乐史方向的硕士学位,为当年该专业方向仅有的一名硕士生。

▓ 在导师建议下,初步商定以“音乐体裁理论”作为学位选题的大方向。

▓ 经孙国忠教授举荐,承接(英)伊凡 • 休伊特《修补裂痕》一书的翻译任务。

2005

▓ 在紧张课业之余完成译著《修补裂痕》,呈导师审校。

2006

▓ 首篇论文“音乐体裁的学理探究论纲:以西方音乐的体裁现象为例”(与导师合作,本人第一作者)发表于《音乐艺术》。

▓ 首部译著《修补裂痕:音乐的现代性危机及后现代状况》( 伊凡 • 休伊特著,孙红杰译,杨燕迪校)正式出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 取得硕-博连读资格,转为博士一年级,西方音乐史方向,继续师从杨燕迪教授。

▓ 任上海音乐学院重点学科(市级、国家级)秘书,系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

2007

▓ 论文“也论经济要素的最终决定性”( 与导师合作,本人第一作者 )发表于《中国音乐学》。此文底稿系本人修读《音乐史学原理》专题研讨课(杨燕迪教授开设)时的期末结业论文。

▓ 与导师合作整理的谭冰若生平文字发表于《音乐研究》,题为“中国当代音乐学家谭冰若”。

▓ 为廖昌永意大利艺术歌曲专辑《诺言》(上海音像出版社,2007)作序。

2008

▓ 针对瑟夫 • 克尔曼《协奏曲对话》的评论文章”获“第三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比赛”优秀书评奖,后发表于《音乐研究》。

▓ 担任“六点音乐译丛”(杨燕迪主编)特约编辑,此后数年陆续参与了《莫扎特论》《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音乐中的伟大性》《反思音乐与音乐史》四部译著的审校工作。

▓ 论文“以‘学术特色’切合‘文化创意’: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文化史’学科建设概览”(与导师合作,本人第二作者)发表于《人民音乐》。参撰此文乃因本人在担任上音重点学科“音乐文化史”的秘书。

2009

▓ 以学位论文《饰变、混合、解构:西方音乐中的体裁修辞现象研究》通过博士学位答辩,答辩等第为优秀,由上海音乐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 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毕业后供职于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担任讲师。

▓ 论文“音乐体裁的学理探究论纲” (与导师合作,本人第一作者) 获“首届徐小平基金音乐学学术论文评奖”西方音乐史方向二等奖。此次评奖并未“征稿”,乃由评奖专家从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海选”评定。

▓ 译文“世界仪式舞类型考略(上):无形象之舞”发表于《大音》第1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译文选自库尔特 • 萨克斯(Kurt Sachs)的著作《舞蹈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 of the Dance, W. W. Norton & Company, 1963)。后因忙于它务,不曾推进后续的翻译工作。

▓ 征稿论文“试论以编创训练为核心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策略:对高师音乐院系本科教育现状的反思与建议”发表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

▓ 参与“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六卷本,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翻译和审校工作。2010年完成《古典音乐》其中十章(海顿部分及古典盛期)的翻译任务,并参与了全书的审校。2020年独立完成《文艺复兴音乐》的翻译任务。目前正在进行六卷本通用索引的整理工作。

2010

▓ 参与杨燕迪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五”规划年度课题《音乐学世纪回眸》(2003-2011),承担音乐书评规范的撰写任务。

▓ 针对体裁研究的一系列论文(析自博士论文)发表于《音乐研究》《人民音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福建艺术》。

▓ 征稿论文“论艺术史教学中的多为认知理念:艺术史研究与教学的方法论札记”发表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 应邀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一套音乐译丛,随即投入前期筹备工作。

▓ 完成译著《莫扎特论》(希尔德斯海姆著,余匡复、余未来译)的联合校对工作。

2011

▓ 博士论文获2010年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 作为教育部重点工程项目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合作计划”(CADAL)子项目负责人,主持音频数据库建设。

▓ 参与吴慧娟主持的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琵琶音乐研究》(2011-2013),承担协奏曲曲目的研究任务。

▓ 参校译著《莫扎特论》正式出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本人未署名。书评文章当年发表于《东方艺术》。

▓ 参撰的《音乐学新论》(杨燕迪主编)正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此书系国家“十五”规划年度课题结项成果,本人撰写了“音乐书评的写作规范”一章。

▓ 完成《博采方长育无类,笑却浮名度有生:声乐教育家徐朗传》,发表时辑入《师道永恒:上海师范大学名师列传》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012

▓ 赴四川音乐学院参加中国音协“西方音乐会首届青年学者论坛”,发言题目为《音乐家传记:文体属性探问》,所论系本人参与审校译著《莫扎特论》的心得感悟。

▓ 多篇评论文章发表于《文汇报》《音乐生活》和《东方艺术》。

▓ 合作译著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菲利普 · 唐斯著,孙国忠、沈旋、伍维曦、孙红杰译,杨燕迪、孙国忠、孙红杰校)正式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 为第15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撰写七场音乐会的曲目注解,曲目涉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舒伯特艺术歌曲、布里顿歌剧。

▓ 晋升副教授。

2013

▓ 川音论坛上的发言修订后以“传记文体审思:兼论音乐家传记的特性、功能与方法”为题发表于《音乐探索》。

▓ 与杨燕迪教授联合审校的译著《音乐中的伟大性》(阿尔弗雷德 · 爱因斯坦著,张雪梁译,杨燕迪、孙红杰校)正式出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中译本序由本人撰写,题为“圣像凝思:作曲家何以伟大?”。

▓ 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理事。

▓ 写成“俄耳甫斯音乐译丛”总序。

▓ 数年前主持教育部重点工程CADAL子项目的部分成果正式发表,收录于潘云鹤院士主编的《CADAL项目标准规范汇编》第1-2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2015)。

2014

▓ 获得西方音乐史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 合作译著《古典音乐》获“第九届(2013)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铜奖。该奖项系由中宣部批准设立、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音乐类综合性专家大奖,是与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也是中国音乐界唯一常设的国家级大奖。

▓ 论述交响乐人文价值的文章发表于《上海艺术家》和《中国艺术时空》。

▓ 论述作曲家伟大性、音乐家传记理论的文章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和《文化研究》(丛刊)。

▓ 撰写上师大音乐学院院志,发表时辑入《上海师范大学60年志》(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 为易宁艳美国民歌独唱专辑《凝听》(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2014)翻译唱词,践行了“译词守韵”的审美理念。

2015

▓ 本人主编的 “俄耳甫斯音乐译丛” 推出第1-3本译著(西南师大出版社,2015):《艺术、知觉与现实》(恩斯特 · 贡布里希等著,钱丽娟译,孙红杰校)、《音乐中的思想》(卡洛斯 · 查韦斯著,冯欣欣译,孙红杰校)、《戏剧情境:如何身临其境地表演与歌唱》(威廉 · 维斯布鲁克斯著,张毅译,孙红杰校)。杨燕迪教授为该译丛的荣誉主编。

▓ 若干论文和乐评文章发表于《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人民音乐》《音乐与表演》和《音乐爱好者》。其中发表于《音乐研究》的“试论协奏曲在中国经历的‘本土化’转型”,是本人为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琵琶音乐研究》独立撰写的一个篇章。

▓ 撰写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彭丽媛受聘文案。

2016

▓ 在英访学,为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学者、沃夫森学院联谊访问学者、电子研究中心数字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研究员、中国教育部重点工程项目“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合作计划”(CADAL)境外协调员。期间观摩并调研了该校的“中世纪音乐数码图像档案”“戴留斯作品数据库”“数字音乐学”“古典艺术品在线浏览系统”等数字人文项目。调研成果以“数字人文语境下的音乐学术前沿”为题发表于《乐舞研究》。

▓ 先后在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电子研究中心、信息服务部、三一学院做CADAL主题的英文专题报告,牛津大学官网对部分讲座进行了报道。应邀在牛津大学“数字人文”暑期学校(Digital Humanities at Oxford Summer School)中为学员授课,讲授中国教育部重点工程CADAL项目与大英博物馆Research Space平台和牛津大学数字文化遗产项目之间的合作计划。

▓ 应牛津大学沃夫森学院院长、不列颠学术院院士——赫尔迈尔尼 · 丽女爵教授(Professor Dame Hermione Lee)邀请,在该校的传记研究中心(OCLW, Oxford Centre for Life-Writing)做英文专题报告“Life Writing in China”,其中论及了纪传体史书的悠久传统、“生不立传”的史志原则、乐户制度的深远影响、中国历史上对音乐高度重视而对职业音乐家极度轻视的矛盾态度,此外也结合个案总结了职业音乐家生平在史书中的记载状况,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做了反思。

▓ 完成英文研究报告“A Semantic Web Represent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aintings(CADAL)”(中国古典绘画[CADAL数据]的语义网呈现),与牛津大学“数字文化遗产项目”首席研究员Donna Curtz、牛津大学博德莱安图书馆中国馆馆长Joshua Serfuert、大英博物馆数字研究平台首席工程师Dominic Oldman合作。此报告于2017年1月8日被CADAL项目管理中心采纳。

▓ 实现了CADAL试点项目“艺术品浏览系统”(Artwork Browsing System)样品数据在大英博物馆数字研究平台(Research Space)上的展示,初步探索了不同元数据标准的国际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与对接。

▓ 在英期间完成了译丛第4本译著《音乐学与音乐表演》的审校工作,为此书撰写的中译本序言发表于《音乐艺术》。另也起草了“俄耳甫斯音乐译丛”若干读本的释注文字。

▓ 首部论文集《音乐中的文化泛音》正式出版(西南师大出版社,2016)。

2017

▓ 担任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高峰学科团队”柔性引进专家,为硕、博研究生开设《文艺复兴音乐》《古典音乐》断代史专题研讨课。

▓ “俄耳甫斯音乐译丛”第4-5本译著出版(西南师大出版社,2017):《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保罗 · 亨利 · 朗文集 》 (保罗 · 亨利 · 朗著,马艳艳译,孙国忠、孙红杰校)和《音乐批评的五种哲学视角》(查尔斯 · 罗森等著,金斯利 · 普莱斯编,刘丹霓译)。

▓ 论述歌剧现代制作问题、国王歌手演绎风范的文章发表于《中国音乐学》和《人民音乐》。

▓ 完成特莱特勒(Leo Treitler)教授的长文“诵读与歌唱:论西方音乐书写的起源”的翻译以及T教授文集的联合审校工作。

2018

▓ 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国家双一流高校音乐理论研究创新团队”柔性引进专家。

▓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资助计划,研究课题为《诺顿音乐史丛书通用索引纂编暨规范译名考释》。

▓ 参与翻译和审校的译著《反思音乐与音乐史:列奥 · 特莱特勒学术论文选》(列奥 · 特莱特勒著,杨燕迪编选,杨燕迪、孙红杰校)正式出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18)。

▓ 完成译丛两部译著——《勋伯格对位法》和《人声之问》的审校工作。

▓ 晋升教授。

2019

▓ “俄耳甫斯音乐译丛”第6-7本译著正式出版:《勋伯格对位法》(阿诺德 · 勋伯格著,伦纳德 · 施泰因编,周强译,孙红杰校)、《人声之问:瓦格纳引发的音乐文化思想论辩》(莉迪娅 · 戈尔著,胡子岑、刘丹霓译,孙红杰校)。

▓ 首部个人诗集《览趣集:乐颐斋诗选》正式出版(西南师大出版社,2019),此书是本人从事“汉语古风诗的入乐吟唱”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前奏。

▓ 评论文章“音乐表演中的超验主体”发表于《上海艺术评论》,此文是本人自关注音乐表演理论问题以来的第一个成果。

▓ 陆续完成译丛第8-10本译著——《指挥家瓦尔特自传》《琴与歌的学问》《调性音乐分析》的审校工作。

2020

▓ “俄耳甫斯音乐译丛”第8-10本译著正式出版(西南师大出版社,2020) :《指挥家瓦尔特自传:马勒时代的德奥音乐圈》(布鲁诺 · 瓦尔特著,王崇刚译,孙红杰校)、《琴与歌的学问:一代名师的教学随笔》(弗里德里希 · 维克著,聂蓬译,孙红杰校)、《调性音乐分析:申克方法》(艾伦 · 卡德瓦拉德、大卫 · 加涅著,杨和平译,孙红杰校)。

▓ 针对译著《人声之问》的书评文字发表于《黄钟》。

▓ 论文“文艺复兴时期乐派的形成与传承机制探究”发表于《音乐研究》,此文是本人为上音的硕、博研究生开设的《文艺复兴音乐断代史》专题研讨课的备课内容。

▓ 先后创办《 俄耳甫斯音乐译丛》(配合宣传丛书译著)、《帕纳索斯音乐部落》(应上音孙国忠教授提议并与之合办)、《乐颐斋清吟》(吟唱本人诗作)三个微信公众号。为译丛公众号撰写针对译丛每本译著的述要文字;为《帕纳索斯音乐部落》每期推文审稿;借每周更新《乐颐斋清吟》之机,探索汉语新韵古风诗的入乐吟唱方法。

▓ 完成诺顿音乐断代史《文艺复兴音乐》(历时八年)和俄耳甫斯音乐译丛第11本译著《协奏曲谈话》的翻译,以及译丛第13本译著《法国巴洛克音乐》的审校(历时三年)工作。

2021

▓ “俄耳甫斯音乐译丛”第11本译著——《协奏曲谈话:经典中蕴藏的原则、趣味和思想》(约瑟夫 · 科尔曼著,孙红杰译)正式出版(西南师大出版社,2021),本人针对此书的评论文章发表于《黄钟》。

▓ 译丛第8本译著《指挥家瓦尔特自传》入选“中国图书传媒商报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

▓ 陆续完成译丛译著《音乐社会学引论》(新版中译本)、《贝多芬在美国》(齐琢玉协助)、《谁需要古典音乐》(齐琢玉协助)、《剑桥瓦格纳研究指南》(胡子岑协助)的审校工作。

▓ 完成针对译著《法国巴洛克音乐》和《音乐社会学引论》的评论文章,前者为哈音学报《音乐学刊》创刊号约稿文章。

▓ 坚持每周更新《乐颐斋清吟》,在吟诗度曲之余思考腔词关系的理论问题,探索“诗文入乐”的更多可能性。部分思考写入了《中国音乐》(旋律学建设专栏)的约稿文章中。开始尝试为清吟曲调的写作钢琴伴奏声部,先后完成《朗月》《惜别》《春早》《丝桐》《情思》《秋思》诸首。

▓ 翻译斯蒂芬·戴维斯穆恩(Stephen Davismoon)的分析文章《贾达群音乐中的时间构造》(Architectures of Time in the Music of Jia Daqun, 2021)。

▓  “俄耳甫斯音乐译丛”第12本译著——《音乐社会学引论:音乐的理性基础与社会基础》(马克斯 · 韦伯著,李彦频译,刘经树、孙红杰校)正式出版(西南大学出版社,2021)。

2022